爱马仕推出的时尚毛衣,与其三万多元的售价相比,大家更加关注的是这所谓“新款”与20多年前流行的粗棒针毛衣几乎无异。不少人惊呼:“我记得衣柜里面还有三件压箱的‘爱马仕’,感谢妈妈让我们提前感受时尚。”
点评:母亲织得一手好毛衣。笔者从小到大(直到大学毕业)所穿毛衣、毛裤皆为母亲所织。现在衣柜里还珍藏着几件高中、大学时代穿过的“妈妈牌”毛衣。每次收拾衣柜,总不免叠一叠、抚一抚,感慨母亲的心灵手巧,感激“慈母手中线”无限的母爱。所以,当看到上述新闻,特别是看到新闻配图中那熟悉的“粗棒针毛衣”时,温暖之感涌上心头。笔者将这则新闻告知母亲。母亲淡淡地问:想要一件吧?去白沙市场旁边毛线店称的羊毛线(按重量计价),织一件,不用800元。笔者淡淡地答:你眼睛不好,不费那个劲了。是的,笔者的毛衣都在衣柜里收藏着,那是最珍贵的品,。
如今爱马仕几乎一模一样的款式值钱得很,3万多呢!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潮流颠来倒去一番折腾,原来可以杀个回马枪,重新诠释:没有过时的事物,只看你敢不敢包装、敢不敢定义。哪怕爱马仕毛衣所用针法,仅仅是在上世纪70年代“最寻常的‘8’字针”(亦称“麻花纹”),“几乎所有爱好毛衣编织的人都能轻松织出”,商品一旦傍上国际,就与“时髦”画上了等号。其间到底是怎样的潮流观、消费观在推波助澜?
记得三两年前,LV出过一款红白蓝相间的尼龙袋,与每年广州火车站春运人群里常见的“蛇皮袋”、“编织袋”高度相仿。笔者大胆预测,爱马仕粗棒针毛衣将会同LV尼龙袋一样,难以在中国内地流行开来。一是两者本是品牌,价格非普通人可承受,属于小众消费;二是两者或“本土化”、或“太过时”的设计,难以引起国人追逐的兴趣来。有网友评价说,这些天价的品只知道制造概念、吸引眼球、大赚特赚。语气略带调侃甚至有些愤愤不平。但扪心自问:洋品牌的国际化为何总比本土品牌的国际化来得更“凶猛”?本土有几个品牌能有如此“骇俗”之作?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